太极拳教学 如何领会太极拳的“四逢”内涵(3)

  先将一侧腰腹转换落实,胯根微向内收,将重心坐稳于一腿,股四头肌着力、臀部与足根齐、臀部之力要到足跟,使实腿膝关节既稳固又灵活;身体微向下蹲,然后另一腿缓缓伸出,膝关节勿挺直。

  足尖领劲运行,迈步要轻灵,随着重心的缓缓移动,两足交替支持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动作时旋踝转腿,足趾足掌足跟实踏地,足心涌泉穴要空,使足劲下沉,似植地生根,使桩步稳固,虚腿得以灵活变换。另外,每一个姿势的起、承、转、合要做到“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初学者可先通过单式练习(如单练“云手”),使躯干与四肢动作进调。同时练习步法,以锻炼下肢的力量和掌握步法要领。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使步法与躯干、四肢、手法相互配合,逐渐达到全身协调,全面锻炼各个部位。

  3、虚实分清,重心稳定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变化,既要分明,又要连贯,做到势断意不断。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重心始终称定,比如凡旋转的动作应先稳定身体再提腿换步,凡进退的动作,先落脚再慢慢改变重心。

  4、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自始至终都要在“意”的指挥下运行。如“起势”这一简单动作,也必须在意识轻轻引导下,两臂前平举,沉肩,放松下沉,屈膝松腰,然后下蹲,以两肘下坠带动两手轻轻下按。

  可以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重要的是要神经系统去做“意识体操”,得到锻炼。这一点对于只为健身而习拳者意义更大。

  “不用力”的含义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气,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动作,决不用11%的力量。用意不用力,是为了习拳方法正确,身心放松下来,需要用力时能立即发出。

  学好太极拳的步骤

  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

  在太极拳功法中,腰功是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初学太极拳不会用腰或练拳多年仍不会用腰者,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练习。

  笔者在选择练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学练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摆胯、抖擞等,并以上述功法作为热身练习磨练多年,渐渐增长了腰劲。

  除此之外,还针对自身情况选择拳势中某些技术性较强、典型的用腰动作进行练习,如:云手、野马分鬃,以及陈氏太极拳中发劲动作等,通过单势练习,学会腰走圆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走大圈等“腰之运化”的技能技巧,为练好太极拳奠定了基础。

  二、以中正为本

  太极拳要求行拳要缓慢均匀,形态上要求上轻下稳中间活。中间当然是指腰间。活,是指腰的运化要灵活。而这一切,都要以上体中正为根本。

  只有保持上体中正,才能使腰胯放松,才能使纵轴免受外力挤压,也才能保证腰的灵活运转。因此,练拳时必须遵循身法要领,注意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头正、项竖、沉肩、肘坠,使腰间始终保持松竖状态,而没有丝毫“额外负担”,以便随时发挥其“主宰”作用。

  三、正确把握旋转度

  太极拳拳势中以腰为主的旋转动作,除脚下旋转90°以上的旋转外,通常其旋转度均为45°以内,如此既符合腰的生理动量,也符合太极拳注意松腰和内动的基本要领。

  在以腰为主的旋转中,需要提出的是腰胯之间的动量关系,即,转腰只可随上下一线而摆胯,决不可扭胯。胯与腰保持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腰与尾闾也在同一条中轴线上,除此若出现腰胯歪扭,便容易造成肌肉紧张,甚或关节扭伤。

  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您是否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呢?修炼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这样终归徒劳无功。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