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医来帮你(13)

  组成:升麻3克,青皮6克,黄芪10克,木香3克,苏叶、大腹皮各10克,乌药6克,柴胡、川芎、菖蒲各3克,蔓荆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理气机,升清开窍。

  方解:本病是由于在大气压力下的变异环境中,鼓室内气压与外界气压极不平衡,由此而发生的中耳损伤,而出现耳痛、耳鸣、憋气和听觉障碍。

  本方系根据《杂病广要·九气七气》的“阴阳虽大,未离乎气,故通天下一气耳。吐纳,一动静,何所逃者,与气流通而已。故气平则宁,气不平则病”论点,从《疮疡经验全书》中二十首流气饮作蓝本而制定。

  方中升麻、柴胡,同样是升清降浊,但后者更有除头痛,治耳聋的作用,因为肝脏之络附耳。木香、乌药,皆具有消积滞、辟邪气、导滞气功能,但前者更能止痛除胀感。

  青皮、蔓荆子疏肝散结、破气止痛,而后者更有抑制脑鸣的特点。苏叶散发风气、顺气化痰。大腹皮协调寒热失和、疏瘀滞、开郁结。

  川芎行气开郁、上行头目、破瘀血、生新血。还有两味画龙点睛之药,用黄芪以益气,气盛则更能反映出诸药的作用。用菖蒲以开窍,航空性中耳炎,正是窍闭的典型病例。

  主治:航空性中耳炎。

  加减:虚弱及老人,倍加黄芪。高血压者慎用升麻、蔓荆子。重症每天可进两剂。全方十一味,不一定全部用上,可以根据病情,删去几味。有特殊情况者,也可增加几味。服药症状消失后,可再进六君子丸或补中益气丸持续服一周。

  吹耳散

  组成:蛀竹屑粉30克,五倍子(焙焦存性)、枯矾各15克,硼砂3克,青黛9克,川黄连、轻粉,冰片各3克。

  用法:先将蛀竹屑粉、五倍子、枯矾、青黛、硼砂、黄连共研细末,再入轻粉、冰片同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泄气。

  同时,在吹药前,先将患耳内脓液拭净,急性用洗耳方(芙蓉叶15克,苦参9克,煎水取汁)洗耳。慢性用药棉棒,蘸氯霉素眼药水入耳腔内转动拭耳后,再取本散少许(约0.1左右),均匀吹入患耳腔内。

  先洗后吹药,每日吹4~6次,证重者每2小时吹1次,10天为1疗程,未愈,停药1天,再继续如上法用药1疗程,至愈为止。

  功用:清热祛湿,祛腐排脓,解毒敛疮。

  方解:盖耳为清空之地,清阳交会之所,又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故耳与肾关系密切,又三焦、胆二经的经脉均经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耳部有病往往出现三焦、胆经的症状。

  《辨证录》云:“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说明本病致因虽多,但主要是由于风热湿毒之邪循少阳经上蒸,以致热郁血络,郁结不散与水衰火亢,肾气虚者,皆能为患。

  热郁血络则患耳红肿疼痛,熟腐肌膜则流脓,热灼鼓膜则穿孔。小儿为稚阳之体,故患此病者尤多。治宜清热祛湿,祛腐排脓,解毒敛疮。

  故方中君以蛀竹屑粉,消炎祛湿,排脓止痛,本品为民间治疗脓耳(即化脓性中耳炎)之有效单方,其消炎解毒、祛湿排脓之功颇著。

中耳炎不能吃什么 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用什么药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