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医诊断的真相(2)

  中医四诊剖析

  自《黄帝内经》始,望、闻、问、切就成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又称为中医四诊。在2000年左右的历史中,历代中医不断演绎和补充,但四诊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和发展。

  中医四诊之“望”。

  望即看,也就是通过视觉观察获得患者的相关信息。望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望来获知对方的性别年龄及外观形态等基本特征,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学习。《伤寒平脉法》云:“上工望而知之 ”,中医“望”的内容主要是神、色、形、态以及舌象和排泄物、分泌物等。

  以望神为例,《灵枢·天年篇》中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定义为:“神是神志、知觉、运动等生命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需后天饮食所化生精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神又是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内脏功能的反映”。《中医诊断学》则定义为:“神是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望神大约就是指观察患者的神态和精神状态,且不论神如何与种类繁多的疾病产生关联,连神是如何定性和定量的都不清楚,望神的结果只能是各望各的、越望越乱。这样粗浅含混的古人之语竟被中医供奉了2000年,可见中医不思进取、盲从古人的愚钝思维。

  望色主要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色等,同样是定义和标准极其模糊的概念。比如面色,常色标准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种文学描写的意境根本无法准确理解和应用。《灵枢·五色》云: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面王指鼻尖,意为鼻尖颜色变化主小腹痛及睾丸疼痛);《难经·十三难》云:“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清代周震在《幼幼指南》说: “色青病在肝,色红病在心,色白病在肺,色黑病在肾,色黄病在脾。”这些显然是古人的杜撰,也从未获得客观的证据。即便同一民族的人肤色也存在先天差别,同一个人也会因季节、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肤色的变化,面色受疾病的影响远不如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以面色判断疾病所在是低级的错误理念。面色或舌色也没有量化指标,如何判定如神鬼莫测一般玄虚。

  此外,中医还有望舌、望分泌物等诊法。至于“望形”和“望态”皆属于表象,是对人体简单粗略的观察。 大多数疾病都没有视觉可见的外在表现,中医师也并不具有超过普通人的视觉能力,不可能获得更多的视觉信息。

  各民族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也都会通过“望”来获得初步信息,如观察咽喉、眼底、鼓膜等是否有异常,是基于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基础的,而中医望的是更为简单甚至不存在的体表现象。视觉观察的诊断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合少数病症,且是直观的、粗略的,必须进行更详细精确的检查才能准确诊断。只有中医把“望”作为几乎适合所有病症的重要诊断方法,其信息量小、模糊性大、主观因素多、盲目虚幻,实际上现在很多中医根本就不使用望诊方法,因为其本身并无多大价值。

中医 中医四诊 中医诊断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