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外相合。即肌体配合协调,动作连贯,而且要做到意识、动作和呼吸相结合。
4、上下相随。要求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
5、沉肩垂肘。肩肘自然下垂,以免气往上提。
6、用意不用力。要全身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
7、分虚实。腿部动作要虚实分明,避免重心同时落在双腿上,出现“双重“现象。>>>太极拳教程 懂得呼吸运用提高整体技术
8、松腰。腰是主宰,连接各关节的活动,腰部放松有利于腿部的稳定性和腰部的灵活性。
9、相连不断。动作要求连贯、圆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10、虚灵顶颈。头部自然上顶不要东斜西歪或自由摇摆。
六、如何自学太极拳
首先,自学者应有充分的精神预备,要有信心、恒心、毅力。其次,仔细钻研书中的文字和图解,首先看懂,尽量记熟,可看完一招也可分开来练或边看文字图解边练习。后,可用磁带录下文字表述,练习时播放,这样可专心进行动作研究,从而学得快。第四、若两个人同练可互帮互学,也可一个人念文字,另一个做动作,碰到不明白的地方,两人反复推敲,演练,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自学太极拳有一定困难,但不是不能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七、练太极拳时,身体某些部位发抖如何处理
出现发抖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由于姿势要领把握不准,出现劳累或意念造成紧张,从而出现发抖。二是还可能是这些部位有病,阻塞经络的气血运行,造成“通则不痛“,从而气血大量集聚于此,强行通过又不能,就造成发抖现象。
对以上两种情况的处理:第一种发抖不是好现象,应注重克服。要注重练习的规范性、整体性、科学性,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或自己深刻钻研领悟,只要正确把握,就能克服发抖现象。第二种发抖是正常的,由于发抖的存在促使气血冲过阻塞,活络筋血,长此下去,就能治好某些病,从而使发抖现象消除。因此要正确区分发抖原因。出现发抖,待练功完毕后,觉得身体轻松、愉快,则为正常的发抖现象;若出现劳累或动作僵硬,则应注重克服。只有对发抖现象具体问题分析,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太极拳教程 如何正确用劲
八、练太极拳收势后应注重的问题
收势后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收势完毕后,应缓慢散步,在此过程中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迈一步,同时意守丹田,气定神舒。其次,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难免要出汗,此时不可走向风口,应避风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后,再回住处。练完拳后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愉快。
九、练太极拳除能治病外,还有四大好处:
1、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当代人有着很大的帮助。
2、了解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导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