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杨少侯 推广推手动作应注重活步(3)

  三、杨少候其他拳架

  杨少候的再传弟子张星卓(笔者按:张星卓是少候弟子顾履平之徒)曾在贵州传拳,著有《太极拳锻炼要领》。所传拳架为85式,与杨澄甫定型架基本一致……其练法与定型架略有区别。

  《永年太极拳志》载少候传吴图南支系,传人有马有清、于志钧。

  《永年太极拳志》载少候传张虎臣支系,传人有刘习文、韩世昌、王秀田、李顺波、梁礼、蒋林。

  今之练太极拳者,知澄甫架者多,知少候架者少,在西方尤其如此。而知者多认为少侯拳刚猛少柔,因此不易练习。其实并非如此。《永年太极拳志》所指为少候拳用架、技击架,为太极快拳。除此而外,少候弟子张虎臣支系,所传少候拳尚有练架、功力架名曰“太极家手”,尚有预架、养生架名曰“太极正路”,皆讲松静柔缓。

  少候尝言“祖宗的东西是不能变的,我学什么便教什么,我怎么学的便怎么教。”正因为如此,少候拳较多的保留了杨氏家传太极拳的原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多少年来,少候拳技一直被认为是门内秘学,鲜为人知,甚至有人认为是杨少侯不允许外传而造成的。笔者以为这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所至,而绝非杨少候先生的本意。为此笔者撰写此文,将杨少侯的太极拳技及其奥妙予以介绍,藉此与西方练习者们一同分享杨氏太极的精妙绝伦。

  杨式太极拳练习

  一、掌握一般规则

  (1)学习动作:初学者以学动作入手,在教者的指导下,以其示范为榜样,细心模仿,一手一式的学会。此时对一般的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软、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拔肩含胸、松腰敛殿、呼吸自然、动作求顺匀、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分清虚实,连绵不断、举动轻灵、运行和缓等,必须要求逐渐的完全掌握。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要先从动作开始入手,然后慢慢的深入。

  (2)纠正姿势:四肢的部位距离,身势的重心、所向的方向,进退转换的姿势、拳、掌、肘、腕、肩、跨、膝、脚、头顶、脊背的规矩,具要求正确,凡有不对的地方必须仔细加以纠正,以打下良好的基础。

  练拳运动中特别注意如下要点:

  二、很抓重要三点

  1、松劲柔软:在锻炼中周身关节肌肉务必放松,由手、腕、肘、臂、肩、胸、腰、跨、膝以致全身,无一不放松,不可留有丝毫的拘带之力,自缚其身,须全身放松到“柔曲百折似无骨”一样才对。

  2、行气用意:锻炼时,须手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不能丢掉了意识而自动,每一动都要做到均匀合度。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式上为准。呼吸要深长,而且要是在自然舒适的原则下作用的,不可稍有勉强。就算一举手、一动脚,俱要有神气的向往并配以呼吸的鼓荡与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的开合而吐纳。如此练习日久,其中气自然会充实,身体也一定会健康了。

  3、稳静安舒:练拳时,要先将身势立稳、放松、摈弃一切杂念,如此稍待片刻,使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一手一式、稳稳静静、舒舒适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抽丝挂线,连绵不断,一趟太极拳练习完毕之后,感觉浑身非常舒适,精神非常愉快、口中唾液回甜,这证明是身心泰然,已有了稳静的功夫了。如练完一趟拳后,非但无此感觉,反而口舌干燥面青气喘,这证明是心神浮躁,未能达到身心泰然的境界,那可细心体会或请教师指正方可。

  结语:上文中介绍了杨式太极拳的太极宗师杨少侯,他创造了吴图南式太极拳,整个太极拳的套路特点独特。想要学习杨式太极拳的朋友们可以多多的学习一下,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开始学起。

太极资料 杨少候 杨式太极拳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