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3健康之路视频:张声生谈脾胃不和的症状

民福康健康 > 养生节目 > 央视健康之路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刘书

发表时间:2014-01-14 09:22

  很多人吃完饭会打嗝,如果一次两次其实没什么,但是有人长期打嗝,这就有问题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张声生认为这是脾胃不和的症状,这脾胃不和该怎么办呢?有什么食疗方法能够解决呢?一起去健康之路视频中了解一下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本期专家介绍

  张声生

  张声生,男,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90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然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曾赴加拿大、瑞士、德国、法国等国交流、考察。99年入选为“北京市科技新星”,2001年入选为首届北京市“125”人才1类人才(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国消化内镜》编委,《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等。从事临床研究20余年,已获得部市级科技成果2项,局级科技成果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有《名医临证经验-脾胃病》、《肝炎肝硬化防治》、《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消化病特色专科诊疗手册》等著作。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2项(“基于寒热虚实辨证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势示范方案研究”和“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北京市级课题2项。擅长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非传染性肝硬化腹水、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及中医胃痛、胃脹、泄泻、便秘、反酸等疾病的治疗。

  脾胃不和的症状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脾胃不和的食疗

  益气养心粥

  原料: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清心。

  鸭肉冬瓜汤

  原料: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当菜佐餐,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生脉饮

  原料: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

  做法:将上三味药煎水当茶饮。

  功效:可益气养阴,是汗出较多的夏季佳饮品,老少皆宜。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