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9央视健康之路:杨金生讲刮痧缓解高血压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央视健康之路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周伟

发表时间:2013-01-10 10:04

  编者按:高血压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那么高血压它有哪些症状呢?该如何治疗呢,刮痧疗法能够缓解高血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杨金生教授来继续为大家讲解刮痧治高血压。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失眠、心悸等,其中头痛及头晕为本病常见症状,也可见头部沉重、颈项板紧感。本病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上增高迅速。

  高血压病是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精神紧张、忧思郁结,或多食肥甘、饮酒过度,使肝肾阴阳失去平衡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在治疗上,除应用各类降压药物以外,可采用中医的刮痧疗法,有一定的效果。

  刮痧取穴部位:

  百会(头顶部)。

  天柱(项部,哑门穴向外旁开1.3寸处)。

  风池(项部,风府穴两旁凹陷处)。

  肩井(肩胛骨与锁骨中间、缺盆上)。

  风市(膝上七寸,在腿外侧正中线上)。

  曲池(屈肘时,肘横纹外端凹陷处)。

  人迎(颈部,平结喉两旁一寸五分)。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杨金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委员会(针灸学科)副主任委员。

  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肝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保健协会中医药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金龙康而福刮痧拔罐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光明中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健康中国》编委会委员等职,曾在联邦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临床医疗工作。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若成人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心悸等症状即可确诊,晚期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病变。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肩井、头后部及肩部,背部膀胱经、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问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风池、头后部、肩井及肩部,再刮背部膀胱经,然后刮手臂曲池穴,后刮下肢的三阴交、足三里。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常用降压刮痧部位为颈背部、胸部的肌肉胀痛处。若身体胀痛不明显,则以督脉两旁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颈部、腋窝动脉行走部为重点刮痧区;头痛甚者由百会穴开始由上往下重刮;情绪激动,伴有心悸、心烦者加刮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血压高而体虚头晕之人,加刮下肢足太阴弹经及足阳明胃经。

  刮痧手法及注意事项:先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油,再用刮痧板的凸面在皮肤表面呈45。角由上至下,紧压皮肤,用力压刮。刮痧手法由轻至重,毛轻后重。刮痧降压多提倡重手法,刮至病人自觉刮后身体轻松为度。身体胀痛,头痛而伴见高血压者,尤须反复重刮,每次刮痧时间约10分钟。若无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刮出人工瘀斑为正常现象,可增强疗效,人工毫斑3~5天可自行消退。糖尿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禁用刮痧。刮痧一定要用刮痧油,以免刮破皮肤。

点击查看更多:刮痧 杨金生 高血压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