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6养生堂:徐云生讲女性秋季如何进补

民福康健康 > 养生节目 > 北京卫视养生堂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马瑞

发表时间:2015-10-08 10:39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养生,秋季也是女性养生的好时机,而且养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而言,这样才是好的。那么秋季女性究竟应该如何进补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徐云生专家来了解一下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女性秋季如何进补

  女性秋季应根据体质进补

  阴虚

  秋季进补首先要了解自己究竟需要进补什么,然会才能选择进补的食物。

  阴虚的人由于体内阴精缺少,相对来说阳气亢盛,因此容易上火,进补不当更易火上浇油。

  这类人群大多体型偏瘦、脉细、口干、眼干、睡眠差,治疗应以养阴兼疏通为主,多用黑矾、当归、砂仁、厚朴等中药。日常禁烟酒、辛辣,勿过饥过饱。

  体虚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体虚的现象,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进补。

  日常人们所用的补品大多偏热性,体弱之人往往肾脾两虚,进补易出现胸闷、胃满、头晕、心悸等现象。

  因此,脾胃虚弱之人,无论食补药补都要和缓进行。饮食宜均衡清淡,多吃粳米、薏米、山药、马铃薯、香菇等。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肝郁

  肝失疏泄会导致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烦躁易怒,稍用补品就会上火,出现胸闷、腹胀、不愿进食等症状。

  所以要选择一些疏通的药物,这样才能够帮助自己的身体恢复正常。

  例如使用柴胡疏肝散、舒肝丸,达到补而不腻的效果。

  痰湿

  体内痰湿阻滞,久而致虚。如果不先清理痰浊,单纯地用补,则会加重痰湿。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有些患者服用了大量的党参、黄芪,却感觉更加乏力,再补下去或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原有病变加重等。这类人群宜多食冬瓜、海带、山楂、扁豆等,用以祛湿。

  瘀血

  瘀血日久可化热,盲目进补会有出血的危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血管功能薄弱,盲目进补容易出现问题。

  其实要保持血管疏通、并不 需要什么大补,黑木耳、西红柿、鱼、山楂、大蒜、玉米、苹果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女性秋季进补的原则

  学会舍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秋季气候比较干燥,不宜多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中医认为,秋季肺气较旺,而辛味入肺,如果饮食再吃辛辣,那么肺气就会过旺,造成咽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辛辣还会影响到下一个季节的健康。

  中医认为,肺属金、肝属木,五行中金克木,所以肺气过旺必伤肝气,下个季节就会出现脾气暴躁等症状。所以,秋季宜少辛多酸,以滋阴润肺。

  学会挑

  秋季挑水果需选多汁。这个季节可以多吃一点鲜枣,能养心安神 ,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秋季选水果,应该挑多汁的,比如鲜桂圆、葡萄、梨等。

  特别是这个时节的鲜桂圆,民谚有“一个桂圆相当于一个鸡蛋”之说。这时的鲜桂圆是汁水饱满的时候,对女性的滋补效果也好,有养心安神、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的美容作用。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干桂圆,干桂圆会加重人体中的火气。

  学会用药

  阿胶不宜脾胃差者,当归不宜月经时服用。相信不少女人都知道阿胶有养血补血的作用,但是由于阿胶是驴皮熬制的,所以非常难消化,脾胃不好的女性不宜服用,如果想滋阴润燥可以适当吃一些杏仁、芝麻。除了阿胶,女性常见的滋补中药还有黄芪、党参、当归等。

  后,要注意的是秋季应该要润燥。

  本期嘉宾介绍

  徐云生

  男,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校级学术骨干,山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及山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国中医基础学会委员,国家中医药临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山东省健康促进会理事,山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理事。从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近二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色斑病,座疮,脱发,痛风等内分泌相关疾病。他提出的健脾调肝、化痰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补肾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观点具有独到之处,负责、参研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研究10余项,主持研究的“糖视明胶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200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手册》、《糖尿病临床治验》等6部著作。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击查看更多:养生堂 徐云生 秋季养生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