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cctv10健康之路:陈赞讲你为什么走不远

民福康健康 > 养生节目 > 央视健康之路

图文作者: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责编:刘新沂

发表时间:2017-07-11 16:58

  在生活当中,我们有些中老年朋友会发现自己走了一段路就没有力气再走了,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间歇性跛行,因为很多人对此缺乏了解,所以本期的cctv10健康之路邀请专家陈赞来为我们详细介绍什么是间歇性跛行以及间歇性跛行的原因与治疗。

  本期嘉宾介绍

  陈赞

  男,主任医师,擅长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

  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2003年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

  200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中国神经康复学会会员。

  擅长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活动后下肢痉挛性疼痛,休息后1~2分钟缓解,为常见的是在腿部。这种疼痛可能是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可能提示急性动脉阻塞。间歇性跛行在50~60岁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或吸烟的男性患者中常见。如不接受治疗,可能进展到休息时也疼痛。慢性动脉闭塞,由于建立了侧支循环,肢体损伤不常见。间歇性跛行也可能有神经原因,马尾水平的脊柱狭窄。脊柱狭窄造成对下行神经根的积压。步行刺激丁马尾的循环,导致这些神经压力增加,并导致疼痛。

  间歇性跛行的原因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它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在有主动脉缩窄的病变时,由于缩窄一下供血不足,下肢血压下降,而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发凉,甚至有间歇性跛行。这一点可以归为血管性间歇跛行。

  间歇性跛行源自血液供应不足。疼痛发生在小腿(常见的部位)或足部表明病变在股或腘动脉,疼痛在臀部和大腿,病变在主髂动脉血管。运动时,疼痛通常因为在缺血部位由于无氧代谢释放乳酸,之后产生疼痛。当运动停止,乳酸被清除,疼痛减轻。体征包括上肢肢端苍白、相关部位潮红(特别是脚趾和脚掌)、脚趾毛发脱落,并且动脉搏动减弱。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保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长期应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不是理想方法。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曾见骶管内注射后病情加重及瘫痪。多次注射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他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二、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和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以及进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脱、侧弯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减压术,或同时行减压、融合术,有时加固定的稳定手术。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系除有腰椎管狭窄症状之外,尚伴有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有椎间不稳定、退变性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比较复杂,需要综合对症处理。

点击查看更多: cctv10健康之路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