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7央视健康之路:张声生讲中医养胃的方法

民福康健康 > 养生节目 > 央视健康之路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葛宇

发表时间:2015-06-29 17:38

  胃部的健康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胃,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那么如何通过一些中医的养生方法帮助我们达到健康的养胃呢?接下来就请我们的张声生大专家来给我们说说养胃的方法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中医养胃的方法

  一、改变饮食习惯

  只要你按时吃饭,吃饭的姿势也很正常,生活饮食习惯很正常,那么就会身体健康。

  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二、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在饭后,可以通过一些按摩的方法帮助自己的胃达到养生健胃的功效。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以上就是专家为大家提出的胃寒怎么养胃建议,相信对胃寒病人有所帮助。专家同时提醒广大胃寒患者,胃寒是脾胃功能低下的表现,很容易引发胃炎和胃溃疡,一定要及时治疗。

  养胃要避开这四个误区

  误区一

  喝粥养胃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但喝粥并不利于消化吸收。

  其实如果你经常性的喝粥,那么就会减少咀嚼的过程,就会减少口腔唾液腺的分泌。

  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误区二

  常喝牛奶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感到舒服。这是因为牛奶稀释了胃酸,暂时形成一层胃黏膜保护层,因而感到舒服,但经常喝牛奶就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

  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若胃病(如胃溃疡)需要抗酸治疗,是不宜用喝牛奶的办法解决的。豆浆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三

  生姜暖胃民间有偏方:用生姜末水煎,加醋少许趁热服下,能治消化不良。人们普遍认为姜可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是常见的事。

  但应认识到,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来治胃病应请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效果更佳。www.foodwang.com

  误区四

  消化不良吃蒜很多老人在你消化不良时会建议你吃上几粒蒜子,其实不完全正确。

  虽然大蒜可以促进食欲,加速消化,排毒清肠,预防肠胃疾病;但是它刺激胃肠粘膜,对胃肠脆弱的人来说不是好方法。

  本期嘉宾

  张声生

  男,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90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然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曾赴加拿大、瑞士、德国、法国等国交流、考察。99年入选为“北京市科技新星”,2001年入选为首届北京市“125”人才1类人才(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国消化内镜》编委,《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等。从事临床研究20余年,已获得部市级科技成果2项,局级科技成果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有《名医临证经验-脾胃病》、《肝炎肝硬化防治》、《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消化病特色专科诊疗手册》等著作。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2项(“基于寒热虚实辨证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势示范方案研究”和“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北京市级课题2项。擅长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非传染性肝硬化腹水、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及中医胃痛、胃脹、泄泻、便秘、反酸等疾病的治疗。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击查看更多:养胃的方法 央视健康之路 张声生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